全国农技中心在扶贫一线找“病根”开“药方”送“良药”
全国农技中心在主题教育中,把开展产业扶贫作为“为民服务解难题”的重要抓手,按照部“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特色农业扶贫工作部署,深入贫困一线调研、开出产业扶贫药方、提升技术服务质量,切实做好南疆阿克陶县和疏附县对口帮扶工作。
一是深入调研找“病根”。农技中心先后5次派人深入阿克陶县和疏附县基层一线开展调研,在调查农情、了解民情、掌握实情的基础上,认为当地存在的特色产业技术支撑不足、社会化服务能力弱、粮棉结构优化调整缓慢、肉羊养殖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是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找到了“穷根子”。
二是把准脉搏开“药方”。针对产业发展“特而不优”的问题,农技中心着眼绿色高效发展,在技术集成、集约发展上拿出实招、硬招,确定将果树、设施蔬菜、食用菌、肉羊等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产业作为“技术输入、造血治贫”的重点,开出产业扶贫的“药方”。
三是针对急需送“良药”。缺技术、少培训,是困扰当地农民一大急事、难事。为此,农技中心组织专家进行现地指导,在田间地头、蔬菜大棚手把手地教维族群众实用技术。产业扶贫技术培训涵盖品种、栽培、植保、施肥、庭院种养、加工、市场等全产业链,覆盖2县4乡12村的少数民族农技人员和贫困户150余人,辐射带动600余人,有效解决了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深受当地群众欢迎。通过培训成功解决大棚西红柿病害问题的吐木汗大婶高兴地说:“有了技术指导,我还想再种一个棚的西红柿,那就彻底脱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