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  >   机关党委  >  党史学习教育

党史学习教育简报第75期(三)

市场司:送保鲜设施到田头  助农民增收有赚头

日期:2021-09-24 作者: 来源:农业农村部 【字号: 打印本页
  

       按照农业农村部党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统一部署,市场与信息化司针对产地缺乏冷藏保鲜设施造成的农产品损失高、农民种植收益差等问题,围绕水果、蔬菜和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按照农民自愿自建,政府以奖代补的方式全面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助力降损增效,推动产地冷藏保鲜能力、商品化处理能力服务带动能力明显提升 

  加大支撑力度,提升保供增收水平。2021年以来,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2万个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加快补齐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先一公里”短板有的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受益。湖北省京山市16家新型经营主体申报建设产地冷藏保鲜设施37座,新增仓容18370立方米,新增冷储能力3800吨,农产品损耗减少10%,新增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其中,秋满园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使用新建的冷藏库延长保鲜葡萄销售期,年增加错季销售量180多吨,收益提升30%-50%。广信生态农庄建设的500吨冷藏保鲜设施,每年可减少因夏季暴雨造成冬枣等果品损失数万公斤。 

  探索试点模式,助推乡村产业发展。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推动形成了以销带产,以产促销的新平台陕西省延安市通过设施建设积极推广“冷库+电商”模式,让产地直通销地,消费直面生产,实现苹果销售增长7.1%。在全国择优确定了121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培育形成一批一体化运作、网络化经营、专业化服务的运营主体,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运行模式。在产地田间形成的“生产+仓储+保鲜+销售”的田头市场成为区域内农产品冷链物流重点建设模式,助推河北平泉香菇、山西临猗苹果、陕西大荔冬枣等进一步形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农产品品牌。 

  急群众所急,积极协调政策创设。为解决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用地用电、资金短缺等问题,积极加强沟通协调,推动出台各类配套支持政策。协调农行、邮储行及农担公司印发《关于开展金融支持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的合作方案》等文件在河北、陕西等地实现信贷支持超1.4亿元,推动各地落实仓储保鲜设施用地纳入设施农用地管理和农产业生产用电价格优惠政策甘肃、辽宁等地通过租用废弃厂房、闲置房屋和学校满足建设主体用地需求。 

  创新培训方式,开展全面技术服务。通过组建部省市县四级专家服务体系,召开全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工作视频启动会暨培训会,发布《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参考技术方案》,在抖音、快手、央视频、学习强国等平台上线一批通俗易懂“接地气”的培训短视频等举措,创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开展专业化、全程化、实用化技术服务。目前,已有2000多个市县农业农村部门项目管理和建设主体通过线上视频培训的方式学习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的政策解读、设施建设要点、申报平台填报等课程;科普教学视频点击量超过200万人次,收看群众热情高涨、积极点赞。通过样板库专家现场教学,技术员入户指导、设立客服热线等方式,开展“人对人、手把手”的培训辅导,真正把技术服务工作做实做透,解决了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主体“不懂建设、不会申报”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