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  >   机关党委  >  群团活动

“最美的家成就最好的我”主题征文作品展示之八:《润物细无声》

日期:2024-05-15 作者: 来源:农民日报社 【字号: 打印本页
  母亲很重视教育,她并不笃信“不打不成器”,而是奉行“润物细无声”。她曾经有一摞厚厚的日记本,记录着我从出生到上学的成长。局促到甚至摆不下一张书桌的房间,和母亲坐在床上奋笔疾书的身影,构成了我对读书写字的最初记忆。 

  印象中,母亲从未对我讲过“不读书就会怎样怎样”“不好好上学就会如何如何”之类的话。她只是在我做作业时,督促父亲关掉电视,然后拿起一本书来,读到精彩处还会记笔记,用她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我。对我的阅读兴趣,她总是加倍呵护。高三学业最紧张时,我还是会翻看《哈利·波特》《青年文摘》之类的“闲书”,母亲见到了也从未说过什么。直到前些日子,她回忆起这件事,才笑着调侃:“本来以为你在做数学题,做得那么认真,谁想到走近了一看才发现是在看小说。”言语间,我听出了她当时的担忧和焦虑,但彼时她并没有丝毫情绪流露。也许正是这种无声的支持和鼓励,才培养了我的阅读习惯,时至今日,在我走上工作岗位后,依然深刻地影响着我。 

  母亲希望我多读书,却并不“唯读书论”。童年时,她会放手让我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周末刷个碗、平时洗洗袜子等。她只关注我是否用心做了,却并不干涉我如何做、强调我一定要做成什么样。那时的我笨拙地做着家务,没什么技巧,全靠科技与狠活,刷一次碗可以用掉大人刷十次量的洗洁精,洗一双袜子可以搓上一个小时。母亲不说,我也不觉得自己做得有哪里不妥,她甚至会称赞我“碗刷得真干净”“原来带了泥的黑袜子还能洗得像新的一样”。后来听母亲当趣事讲起时,我也只记得劳动后的那种成就感,至于当时费了多大劲才搞定了这些微不足道的家务,早就遗忘在记忆的长河里了。 

  其实,以前我对这些并没有太深刻的体会。直到有了自己的小家,我仍会经常买书、订杂志,也会在与先生一同做家务时不经意间夸赞他的优点,被先生点破后我才发现,原来母亲的言传身教早已浸透了我的人生。 

  现在,我成为了新手妈妈,母亲进阶为姥姥,孩子马上就要一岁了。她又捧起了她的日记本,而我也开始记录小朋友成长的点滴。看着母亲再度坐在床上奋笔疾书的样子,我想所谓传承和家风,大抵就是如此吧。行笔至此,突然想起我们三代人尚未有过合照。全家福,安排!(农民日报社 赵宇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