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家成就最好的我”主题征文作品展示之十一:《中非守望,家的经纬,爱的交织》
2022年国庆前夕,我老公接单位通知即将派驻中非使馆工作,2周内到任。中非,从事农业对外工作的我自然清楚意味着什么,自然环境恶劣、疾病肆虐、战乱频仍,当前农业援外项目的红区,但更明白他作为一名外交官,使命责任高于一切。他到任没多久,就发生了9名中国矿工遭袭杀害,作为首席馆员第一时间赶往现场,看到他身穿防弹背心仅有一名武警陪同乘直升机照片那一刻,我忍不住流下眼泪,既为他的安危担心,又为这份勇气和担当自豪。在联中团、当地军队协助下,成功营救出了十几名幸存和被困工人时,我再次流下热泪,感恩我们背靠强大的祖国。
因丈夫投身外交事业,工作辗转世界多地,从亚洲到欧洲再到非洲,为了国家的利益和荣誉默默奉献,结婚18年我们有一半时间分居两国。作为妻子、母亲,和一名三农人,我深知既要身兼双责抚育子女、支持丈夫工作,更要尽职尽责做好工作。肩上的这份责任,让我更加坚强、智慧和包容,我学会了在生活的缝隙中寻找平衡,用爱填补距离带来的空缺,用信念支撑起心的力量。与爱人的守望相助,让我们更理解彼此,无论面对面还是隔着屏幕,我们每天都会聊天,聊家长里短,聊工作聊时事。外交为民、农业对外合作要服务政治外交大局和三农工作全局,我们的交流让彼此更有国际视野和全局思维。记得有一次,我正在为澜湄农业合作旗舰项目取一个好听响亮的名字而绞尽脑汁,和他聊天时脑海突然闪现“丰收澜湄”一词。没多久“丰收澜湄”出现在了澜湄合作领导人会议公报中。也因为他的缘故,我认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同事,他们遍布各大洲的外交外事岗位,我们也会时常交流工作,共同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尽管我们面临着两地分居的挑战,但家的美好并未因此削减半分。相反,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让我们更加珍视相聚的时光,更加懂得付出的意义,也更加明白家的本质并非仅仅是一处住所,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责任的传承,一种人格的塑造。我们深知,这些付出是为了更大的家——国家,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无形中给我们的儿女树立了潜移默化的榜样。
女儿今年十三岁,从小习惯了父母轮流出差出国的节奏,凭借其坚定的毅力和乐观的态度,她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生活上独立自主,早早地开始理解并接纳这个世界多元文化的魅力。她知道,爸爸虽然不在身边,但他的每一份付出都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够享受到和平与繁荣的生活,立志要用自己的方式为社会做出贡献。儿子年纪虽小,却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了家庭的独特教育模式。他的成长虽缺少了父亲每日的陪伴,却得到了更多关于勇气、责任和爱国情怀的启蒙。每一次与父亲视频时,那股强烈的亲情纽带和对父亲职业的敬仰,都在他稚嫩的心田播撒下了坚韧和梦想的种子。我也由衷地感谢我的父母,他们拖着衰老疲惫的身影帮我一起撑起一片家的天空。感谢外经中心大家庭的领导同事们,给我关心、支持和帮助。
在地球村里,家的概念并不局限于四壁之内,而是跨越山海、融合亲情爱情,以爱为经,以责任为纬,共同编织成一幅丰富多彩的人生图景。我的家虽然形式上有些特殊,但以其独特的方式,织就了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之路、幸福之路,成就了最好的我,也让孩子们找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光亮和方向。在未来的岁月里,让家的温暖与力量伴随我们一路前行,直至每个家庭成员都成为那个最好的自己。(外经中心 张芸)